活塞式氨制冷壓縮機的運行操作前的準備工作
啟動前的準備工作啟動前應做好以下準備工作。查看車問運行記錄。了解制冷壓縮機的停機原因和停機時間,若因事故停機或機器定期修理,應檢查機器是否已修復,并應具有修復后的試車記錄。然后,根據所需負荷量確定啟動臺數,做到壓縮機合理運行。
檢查活塞冷庫壓縮機。啟動前應對制冷壓縮機進行下列檢查:(a)檢查制冷壓縮機及電動機各運轉部位有無障礙物,安全保護裝置是否完好。(b)檢查曲軸箱壓力是否正常。如果超過0.2MPa(表壓)時,應稍開吸氣截止閥降壓。若降壓困難或經常發生曲軸箱壓力過高,應查明原因加以消除。(c)檢查曲軸箱內油面是否在正常位置。側蓋僅有一個油面玻璃視孔的,油面不得低于視孔的1/2;有兩個視孔的,油面不得超過上視孔的1/2,不得低于下視孔的2/3。(d)檢查各壓力表閥是否已全部打開,各壓力表是否靈敏準確,對已損壞的表應予以更換。(e)檢查能量調節裝置的手柄是否在“零位”或缸數最少的位置(裝有旁通閥壓縮機應將旁通閥打開。(f)檢查油三通閥的指示位置是否處在“運轉”或“工作”的位置上。(g)檢查自動保護裝置(如油壓差控制器、高低壓壓力控制器等)的指針是否調整在所要求的數值上。
檢查系統管路上的閥門。啟動前應對系統管路上的閥門進行下列檢查:(a)檢查高壓系統管路上的閥門。制冷壓縮機的排氣截止閥和供液調節站的總供液節流閥應關閉;油分離器、冷凝器、高壓儲液器等管路上的截止閥和安全閥前的截止閥、均壓閥、壓力表閥、液面指示器閥均應開啟。其他如熱氨沖霜閥、放油閥、空氣分離器、集油器上的各種閥門、排液桶除安全閥前的截止閥外的所有閥門、緊急泄氨器上的所有閥門均應關閉,待制冷系統工作后,根據情況需要再行開啟。檢查低壓系統管路上的閥門。制冷壓縮機的吸氣截止閥、各低壓設備的放油閥、加壓閥、熱氨沖霜閥、沖霜排液閥等均應關閉;由總調節站經氨液分離器或低壓循環桶、氨泵、分調節站至各冷間蒸發器,再經氨液分離器或低壓循環桶回到制冷壓縮機,在管路系統上所有的閥門均應開啟。同時各低壓設備的壓力表閥、安全閥前的截止閥、均壓閥、液面指示器閥均應開啟。
檢查有關容器的液面。啟動前應對有關容器的液面進行下列檢查:(a)高壓儲液器的液面應不高于容積的80%,不低于容積的30%。(b)低壓循環桶或氨液分離器的液面應處于浮球閥的控制高度,在浮球閥失靈或無浮球閥時,液面應控制不高于容積的60%,不低于容積的20%。(c)低壓儲液器通常不應有液位存在,如超過40%,應馬上排液。檢查中間冷卻器(雙級壓縮時)。對于雙級壓縮,啟動前應對中間冷卻器進行下列檢查:(a)中問冷卻器的進氣閥、出氣閥、蛇形盤管進液閥、出液閥、浮球閥上的閥門(手動節流閥除外)及供液裝置的氣液平衡閥、液面指示器閥均應開啟。(b)中間冷卻器上的手動節流閥通常是關閉的,只有在浮球閥失靈時才使用此閥作手動供液。放油閥應關閥。(c)中間冷卻器的液位應保持在浮球閥控制的高度上。當浮球閥失靈時,應開啟手動節流閥向中間冷卻器供液,使液位控制在50%左右。(d)中間冷卻器的壓力不應超過0.4MPa(表壓),如超過應進行排液降壓。檢查其他設備。檢查制冷劑液泵、水泵、鹽水泵、冷風機上的風機、冷卻塔風機等,均應處于工作前的準備狀態。供水供電。啟動水泵,向冷凝器、制冷壓縮機氣缸冷卻水套及曲軸箱內油冷卻器水管供水;通知電工向制冷壓縮機的電控柜供電。
- 相關文章:
螺桿式制冷壓縮機安裝潤滑系統 (2014-3-12 13:25:13)
螺桿式制冷壓縮機的裝配與調整 (2014-3-12 8:41:23)
螺桿式制冷壓縮機的拆卸 (2014-3-11 8:26:0)
壓縮機潤滑裝置的修理 (2014-3-10 12:28:17)
壓縮機的裝配和檢驗 (2014-3-10 9:5:24)
氣缸和活塞銷的修理 (2014-3-9 8:34:12)
活塞式壓縮機曲軸的測量 (2014-3-8 11:4:19)
活塞式冷庫壓縮機拆卸步驟 (2014-3-7 19:58:10)
制冷壓縮機磨損零件的修復原則及修理方法 (2014-3-4 20:45:11)
制冷壓縮機的檢修 (2014-3-4 20:10:16)
螺桿式制冷機組的維護保養 (2014-3-1 15:2:40)
活塞式制冷壓縮機的故障分析與排除方法 (2014-2-25 19:55:8)
- 留言列表:
